□梁水良 黄吉庆
一连下了几天的“龙舟雨”,终于在端午节当天的早上停歇。
空中气球飘荡,湖中飞舟激浪,鼓声咚咚,人声鼎沸……阳光下的品清湖一改平日的宁静,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竞渡,让这里成为欢庆的海洋。
在盐町头社区龙舟队歇息处,年逾古稀的曾汉明老人正倚栏而望,这位解放后曾两次率领盐町头龙舟队获得过冠亚军的老舵公,对本社区中断了十多年后重新出现的龙舟队,格外关注。他与村中的另一位老者周德生,向记者讲述着百年盐乡往日的龙舟赛事——
备战
昔日地处品清湖畔的城区盐町头村,依山傍海,“六水二山一分田”,有“半山洋”之称,与盐仓角、盐屿并称“三盐”,是有名的盐乡。千百年来,端午赛龙舟一直被盐町头人视为盛事。而该村的龙舟赛,可谓别具一格。
每年的端午前一个月,村里有地位有威信的殷户老大和负责组织整个赛事的“龙船头”,都忙于比赛前期的筹备工作。
首先是遴选确定桡手。比赛人员分“青壮龙”和“青少龙”两个类别。所谓“青壮龙”即是30岁以上人员,以下则为“青少龙”。“青少龙”因为肩负“夺冠”的特殊任务,正式参加比赛的桡手一律要通过“教桡”期间的考察,才能确定人选。经择定后,再派人把编好号码的船桡送到桡手家中,称“分桡”。另外是请“舵公”(舵手),需备“酒水二支、衣服、猪腿、红包各一”的“四式礼”登门礼请,以表重视。接桡后是“练桡”。“四月初一,龙船鼓响”,说的就是桡手训练之事了。
选定桡手是一件很严格的事。桡手必定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人,而且善于“正倒会”,即能左右用桡。龙舟上的桡位安排也极讲究。“头手桡”是前锋,插水宜深,用力最猛,必选强壮高手任之;“中桡”也叫“肚内桡”,离水近,不须臂长却要力大之人;“尾后桡”因舟尾略翘,离水面稍远,由身高臂长、腰肢俯弯耐性强的人担当。司鼓手是指挥者,又是夺标手,应择灵敏机警的人;舵手的人选就更不用说了。
旧时盐町头的龙舟以渔船充当,一般选用宽二尺六长丈余的“九路仔”,不添龙头龙尾,也不施彩绘,只在龙头处插上长约1米带叶子的青竹,挂上红包作为“红彩标”。简朴轻捷,呈现原生态。由于船身较小,每条船的一般只安排十三位选手。
参赛龙舟按头、中、尾(美)三社分配。尾社属大社,人口最多,则多分配一条。各社龙舟是无需准备的,凡村里当年新添置的船只都是当然的参赛龙舟。新船主们也多乐与其事。
选手们出发前,手持桡浆,在舵公的引领下列队到三山国王、真君大帝、开山伯爷、天后妈祖、关帝庙等社内庙宇举行祭祀,紧接着来到作为赛场的品清湖里进行游湖表演,然后才开始正式比赛。
赛制
与别处赛龙舟齐头并进的“鱼标目”赛法不同,盐町头赛龙舟采用背道而驰的左右向“砍索”方式进行比赛,别具一格。
“鱼标目”即鱼比目状,并列追逐,赛舟每以两艘并列而进,作直线或绕圈夺标赛法。“砍索”是在两舟末端套紧一粗绳,如“拔河”状,作背向划船紧拉,由裁判员视其距离相当时鸣号砍断绳索,比赛即开始,赛程是绕圈。
具体比赛方法是:在湖上置一裁判船作为“标母台”,也即是夺标台,两端各插一面小红旗,作为比赛的起点,也是抢标的终点。在距离夺标台两侧南北三、四十米处各竖立一枝竹竿,这两枝竹竿中间的水域,就是龙舟赛前准备阶段的活动范围。距夺标台南北约400米的水面上,又各竖立一带叶子的青竹梢,两枝竹梢间的距离,就是龙舟竞赛的全程。每条龙舟在比赛时,从夺标台附近出发必须绕过这两枝竹竿外面各一次,也就是说,它们必须顺流和逆流各划过一次全程,才可以夺标。参赛的龙舟,谁先划完全程,夺得小红旗,谁就取胜。
比赛采用“三锦二胜”淘汰制。所有参赛龙舟的舵公先集中“标母船”,由“龙船头”主持进行拈阄,以确定出场顺序和 “南去北来”或“北去南来”的赛道。“标母船”三綂响炮后,“龙船头”即手起刀落,利索地将绳索砍断,比赛便正式开始。两舟背向疾划奔驰,各至转舟点又急绕带有竹叶的竹标,进入比标范围,当最后逼近夺标台,哪位司鼓手(夺标手)先夺得锦标者为胜。
尽管整个比赛争夺激烈,但在最后的决赛中若碰上“青壮龙”与“青少龙”对决,而“青少龙”处于下风时,“青壮龙”上的舵公则会在冲刺阶段暗中给自己的龙舟“使绊”,故意让“青少龙”夺锦摘标,若此时舵公的作为露出破绽,也不会招来人们的诟骂,因为这是“潜规则”:“细龙”夺冠,预示村里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胜旧人。
龙舟赛后,村里还要聘请戏班演戏庆贺。
首次女子龙舟赛
民间传统习俗,男人才可参加赛龙舟,女人不可。因为当舟船做成龙形时就被赋予了神性,女人坐在龙身上,岂不有亵神明?不但如此,女人怀孕、坐月期间,她的丈夫(称为“四目公”)也是不准上龙舟的。
1993年的端午节,一向敢为人先的盐町头人打破了流传了上百年的祖宗规矩,决定在男子龙舟赛前,加插一场女子龙舟赛,率先打破女子不准上龙舟的禁忌。参加这次女子比赛的龙舟共2艘,桡手全是女子,比赛地仍然选择在品清湖——这便是汕尾有史以来首次的女子龙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