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5在线投注
  • 手机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情 > 投资 > 经济信息
银行不良率料稳中趋降房贷投放将降温
  • 2017-04-03 10:28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在楼市调控趋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政策分化趋势或更明显。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开发贷、个人住房贷款等将迎来降温。另外,若实体经济能保持平稳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趋降的可能性较大。

房贷增速或明显下降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12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2.08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4.8%,比1-11月占比水平高0.2个百分点。

从招商银行年报来看,十大借款人中房地产业排在第五位,占贷款总额百分比是0.19%。截至201612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1.01%,去年该值是0.55%。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也有所提升,从1.23%提高至2.53%

实际上,从今年前3月来看,房地产开发贷将迎来降温。银监会日前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其中检查的内容便包括首付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等。多家银行管理层人士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严格执行差别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业内人士也表示,去年上半年信贷投放向房贷等个贷业务倾斜,但随着信贷结构进一步调整,今年房贷增速将明显下降。

不良贷款率料稳中趋降

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16年工行关注类贷款5840亿元,增加635亿元,占比4.47%。不良贷款2118亿元,增加322.83亿元,不良率1.62%。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减少189亿元,同比少增860亿元。交通银行年报显示,2016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24.00亿元,较年初增加61.9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较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不良率略有上升。

多家银行不良率出现下降趋势。截至20161231日,农行不良贷款余额2,308.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9.67亿元;不良贷款率2.3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光大银行不良率为1.60%,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表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较2015年末下降3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74%,较2015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认为,从上市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是否小于1、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的变动以及上市银行股价与盈利偏离度测算出的潜在不良率走势看,我国银行业前期积累的不良资产得到了较大程度释放,不良贷款率呈现边际改善的迹象。如果实体经济能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不良贷款率稳中趋降的可能性较大。

                             据新华网

制造业PMI连续六个月超过51%

国家统计局3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连续两个月上升,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连续6月处于51%以上扩张区间。

“制造业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一是生产和市场需求增速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2%53.3%,分别比上月上升0.5个和0.3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继续好转。高技术制造业PMI54.2%,高于制造业总体2.4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延续扩张态势。四是原材料价格涨势趋缓。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9.3%53.2%,分别比上月回落4.9个和3.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五大分项指数三升二降,整体扩张势头增强。高于荣枯线的有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3个,分别为54.2%53.3%50.3%;本月上升的有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3个。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0.3个百分点至48.3%,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持续下降,生产回暖消耗了原材料,原材料库存的进一步下降可能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从业人员指数从20126月以来首次重回荣枯线水平。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53.3%,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扩张;中型企业PMI50.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延续扩张态势;小型企业PMI48.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收缩幅度明显收窄。

赵庆河表示,从调查结果看,当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有所反弹,升至41.1%,特别是小型企业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超过五成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继续高位攀升,分别为68.9%73.5%,且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值得进一步关注。

                            据新华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