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广大学生家长广泛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情境创设方法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探究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例如,在《三视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向学生展示了圆锥的模型,学生均对圆锥模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纷纷讨论教师手中的物品。基于这种情况下,该教师并未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有学过《题西林壁》这首诗吗?”,学生齐声回答:“学过”,教师向学生提问:“谁能背诵这首诗呢?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位学生起立并背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学生背诵完毕后,该教师说道:“今天所学的内容,与这首诗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疑惑不解,于是,该教师分别为学生展示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圆锥的形态,并阐述只有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才能了解事物全貌的思想,由此导入新课《三视图》。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游戏情境
现阶段,在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课堂教学气氛低沉的问题,学生无法充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原因是由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导致的。因此,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数学教师应基于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对数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相反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名学生报数,另一名学生在1秒钟之内说出其相反数,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相反数的学生将会受到处罚——在脸上贴小纸条,在活动结束后,脸上纸条数最多的5名同学要为全班同学表演节目。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某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做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站成直线,另一组学生围成圆形,由教师对学生发号施令。当该教师报出相交口令时,所有学生立即变换队形,完成相交的口令,当该教师报出相离口令时,所有学生立即变换队形,完成相离的口令,当该教师报出相切口令时,所有学生立即变换队形,完成相切的口令。通过上述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进行有机结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既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还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例如,在《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能够明确圆的形状,但对圆的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于是,该教师实现了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创设了生活情境,向学生提问:“我们骑得自行车是什么形状?”,学生齐声回答:“圆形”,该教师接着发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椭圆形?”,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该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车轮大小与自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引申至圆形周边的点与圆心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实现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过程中应用情景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作者单位:陆河县水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