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浪的名儿起得真是传神极了:一道楔子似的山脊挺然于南太平洋的波涛中,天然的屏障遮了红海湾的巨浪。
东边,尽管风和日丽,那海涛仍然层层叠叠地推压而至。人站在海边,像有一种力量挤你往后退,但是对海的好奇却又把人拉回岸边。高达一人多高的浪涌上来时,耳膜胀鼓鼓的,铁马金戈般的声响让人震慑于潮汐的能量。但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之处却平静宜人,波光潋滟,成为渔船休憩的港湾。
行走线路
从广州往遮浪全程290公里,路费133元。从广惠高速往东接至深汕高速,过了 门不久有一个叫“埔边”的出口下来,沿指示牌往正南方向行驶就是汕尾方向。但不需要进入汕尾市,前行约4公里左方有指向东边的路牌写着“火力发电厂工地”的路,是新修的四车道水泥道,30公里外就是大风车景点,观浪佳处也。从大风车出来的主干道往西大约10公里就是省海上训练基地,多个酒店以及度假村均设于此,是遮浪景区的中心地带。
旅游提示
遮浪在广东汕尾市东南面,是一个伸长于海中的半岛。过去交通不便,所以比较封闭,反而成全了一个古风盎然的民俗保留地,其语言、风俗均甚具特点,以汕尾话为主,多数本地人不会讲白话。
现在正开发成大型旅游区,一是在东边的大风车电厂附近、二是西边的海上运动训练基地的小渔村一带。景点全长现在约已有30公里,住宿条件不错。
美食导游
汕尾饮食因为海产极为丰富,所以以此为主,特产虾蛄个大味美,汕尾鱿鱼、章鱼和墨鱼均是名产,干鱿鱼是送礼佳品。章鱼新鲜的呼作"胶水",以白灼为最好吃,汕尾膏蟹是特有品种,形似花蟹,膏黄肉厚,用以滚粥至妙。
凝固的海浪
遮浪有三大景,第一便是浪。遮浪绝非浪得虚名,既要遮,可知其浪之汹,一望无垠的沙滩、一望难尽的海浪,衬起远处近处的风车帆影,仰卧在礁石上听那雷鸣般的巨响,仿佛置身于世外。看着脚边悄悄地爬行的小螃蟹,忽然地就悟到了庄周先生在千年前的化蝶遐想——也许,庄老先生就是这样参天地的?只是没有海浪,只有中原大地的茵茵绿草。
沙滩上很奇怪地成了鱼鳞状,用脚试探地踩落,那些黑砂间杂着赤沙的沙面,竟是硬硬的如田埂;蹲下来仔细瞧瞧,才发觉海浪的艺术杰构是如此齐整,弯弯曲曲的小沙垅恰似海浪的温柔:正是海浪形状的拷贝。于是,我们把这里称作为“凝固的海浪”。
如画风车图
远处,伸入海洋的半岛终端小山坡上,参差着好多的风车,扇叶在缓慢地转动。蓝天白云、海水征帆,和着红壤的强烈反差,那些纯的白色,便如梦境般灿然于眼前,既像童话、更是一曲和谐的奏鸣。夜半时分,若月在中天,那境界就分外的迷离,如诗如画。
莫以为是谁在为游人做秀,这里本是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厂的所在。为了一窥奥妙,笔者特地驱车往风车的方向好奇地奔去。俗语说望山跑死马真是不错,这个遮浪半岛颇大的,是一片相当平整的红土地。近得风车一看,才知那些风车原来如斯庞然。这种从国外引进的发电风车安装于一塔上,高大约与都市中的15层楼相当,扇叶大约起码是一部汽车大小。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工地,汕尾火力发电厂工程正在此施工,远远望去,巨大的吊车与构件也参差地组成了一幅画图。
落日风帆处
从遮浪小镇往西走去,到了怪石层叠的尽头是个小渔村,一个极有地方特色、风致盎然的民俗观景地。村前正好傍着一个天然的港湾,那些猎归的渔船一排排地蔓延至远方,每艘船头都插着一面小旗,或红或黄,旗子下还系着一个吉祥物。其中颇多的是一种竹筏似的船儿,为他处所没有,但那竹竿般的材料并非是竹子而采用了塑料做成两头弯弯的形状。夕阳下,渔港成了一幅天然画图,渔民们挑着水产络绎地上岸,剪出一幅幅渔乐图。
渔村虽小,但庙宇极多,粗粗数去,达十间以上,最壮观的是妈祖庙。渔农生涯全在海上,生死由天,故此对神明膜拜有加,是一种耕海人的特别文化使然;而华南沿海均奉妈祖为尊,却是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民俗元素。
游人多数下榻于遮浪湾畔的酒店,这里是广东省海上运动训练基地,每天都有舢板队在此训练。三角形的风帆,影影绰绰于碧海之中,背衬那个有海盗传说的灯塔岛,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景象,把相机横拍竖拍、拉近扯远,怎样取景都会是一个好的画面。